


近日欣闻滨江新区的江顺大桥即将开工建设的消息,振奋之余不禁在想,又一条跨越西江,连接“发达地区”的大桥一旦落成,带给江门最深远的影响将会是什么?
记得改革开放之初,江门的经济规模与质量可与佛山并驾齐驱,九十年代开始逐渐拉大,但并未完全丧失赶超的可能,进入21世纪后,随着“大佛山”一步到位的大手笔整合,佛山五区近几年皆以空前的速度发展,去年GDP竟然超过4000亿,相当于江门的三倍以上,今年城市竞争力更昂首挺进全国前十五位!前年通车的“佛山一环”,将佛山五区彻底联为一体,双向14车道,壮观程度连广州环城高速都只能望其项背!望着佛山绝尘而去的背影,一江之隔的江门除了架桥修路接受经济辐射之外,是否应该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呢?
记得数年前一位朋友从江门迁居佛山,笔者问其原因,他的回答令我记忆犹新:“因为佛山是大城市”!我当时不甘心地反问:“你不知道江门的面积三倍于佛山,且亦定位于建设现代化大城市吗”?“又有谁知道需要多久呢”?他笑道。是啊,江门本土人都极少有“大江门”的思维,“江门街”的说法却很流行;新会并入江门比大佛山整合还要早,可现今“新会市”、“江门市”这样的路标在新会区仍随处可见;在江门“新城市中心”――北新区,通往老城区的路标仍高书――“市区”,笔者心想,若今天的北新区都不能叫做“市区”的话,难道江门的市区永远只是那几条街吗?北新区包括高新区都已建设多年,多条主干道绿化带巨宽,却连人行道与自行车道都没有,多数地方插块铁牌即成“公交车站”;在“市中心”经常打不到的士,明令禁止的“摩的”却肆无忌惮地四处冲行。。。。。。试问这样一座“小城市”如何能给人以信心呢?前几天与一位本地著名企业家聊天,她提到公司高薪从广州挖来的一位职业经理人离职去了佛山,原因是:“在江门工作令我的个人品牌贬值”。呜呼哀哉!我相信这是每个江门人“胸口的痛”,但希望不会是永远!
所以笔者认为,江顺大桥的最大意义正是让西江对岸的“大佛山”教会我们象大城市一样思考,从而象佛山那样大幅度提升江门的城市品牌价值,象“可怕的顺德人”那样通过强力的整合营销传播树立起江门人的自信心。“五邑”地区包括“邑商”们长期以来习惯于各自为政,事实证明这是一种落后的思维,在严峻的现实下,邑人必须明白,只有象“温商”、“潮商”那样抱团打天下,握指成拳,才有规模效应与品牌溢价;也只有象佛山学习,使“大江门”有朝一日成了著名的城市品牌,五邑侨乡的所有人、产品、土地等等都会因此获得增值,江门也才能吸引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投资者、经理人、知识分子、工人、游客,那时候也即是江门经济与社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之时!
(作者系五邑大学知名财经学者,多家大型企业战略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