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富全(江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面对目前就业难、招工更难的形势,政府和企业更应该注重人才的培养,从而为企业服务。在嘉宝莉,我看到的是和谐的劳资关系,感谢嘉宝莉对政府政策的支持。另外,感谢李教授提供这样的机会让我们政府人员能与大家近距离接触,听到企业家和员工的声音,这对我们部门作决策好提供更好的条件。
林悦永(江门邮储银行行长)
嘉宝莉的严谨勤奋,让企业成为中国的著名品牌,这样的品牌战略是广大的中小企业应该学习的。
洪燕南(福建商会副会长,广明源照明董事长)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对待生产对待员工的方式,只要是有用的才是合适的。对于企业文化,我认为文化非常奇妙东西,就像公司高管对待员工,没有最好只有适合。另外,我觉得我们应该要有打工的身份和老板的心态。
戈剑持(同赢照明董事长)
我认为嘉宝莉是中国的骄傲,从一进厂房,都可以看到各种激励人心的口号,这让员工一看,心生动力,奋发图强。我们不要以为口号是没用的,有口号至少能让员工时刻记住目标。把口号变成现实,这更是我们要向嘉宝莉学习的。
石华山(汉宇集团董事长)
今天我的收获大,一直以来都想来嘉宝莉参观,但没有正当的理由,今天感谢李教授给的机会。我的企业现在面临的一些问题,我想嘉宝莉以前也经历过,所以听听许总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对我们的帮助很大。感谢嘉宝莉的坦城相待。
刘家峰(联壹科技董事长)
对于嘉宝莉这样的化工行业,我们外行看热闹,但嘉宝莉强劲的营销,打造品牌的能力,是我们内外行的都能看出门道的,值得借鉴,希望下次能对其营销水平进行深度探讨。
李秋发(艺师行董事长)
从万胜馆学做人,从嘉宝莉学做事,这是我今天的收获。另外我很钦佩嘉宝莉的渠道模式,只有这样平衡代理与企业的关系才能发展壮大。
罗振(恒雅实业董事长)
有感于嘉宝莉这样先进的西方生产水平与淳朴的人民劳动相结合的格局,是强大企业所特有的性质。
黄海波(博艺广告董事长)
我对两个企业文化进行分析:万胜馆的文化相对成熟,厂房,人员精神面貌都很好;而嘉宝莉的文化相对青涩,成长期长,文化尚没定型,但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德治很重视,维护民族品牌。
金建国(金钥匙礼品董事长)
万胜馆与嘉宝莉这两个企业文化明显不同,万胜馆追求细腻,而嘉宝莉追求速度第一,追求完美。
陈民辉(台山老树咖啡董事长)
我感觉嘉宝莉是战斗型企业,相比万胜馆“精耕细作”的发展模式,嘉宝莉更加激情澎湃。
章洪宾(洋洋美容运营总监)
我惊叹于嘉宝莉企业管理发展速度,“武功配合佛法”,将企业的文化加强,配套员工的高福利待遇,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结合,必定会有强劲的企业。
程升(江门邮储银行城乡信贷部经理)
嘉宝莉作为成长型企业的典范,我们要学习他的经营模式,尤其是渠道铺设,我一直都认为有梦想有未来,要努力做人,更要努力做事,进而实现梦想,让“进步与你同步”。
林珊(江海外经贸公司运营总监)
今天在两个企业体会到的不同的两种文化,在嘉宝莉这里,我学到了同心、同创、同学、同经营、同取利的一同思想。与员工提供实在的待遇,是给员工最好的回报。
李炳新(零点电脑董事长)
面对嘉宝莉,感觉其制造业真的很强势,在探讨品牌、渠道中,我收获很大,要好好借鉴其渠道模式。
东卫华(江门诺贝里公司运营总监)
“成功经验有很多都是相同的,但失败却是多有不同”,今天我们看到的都是企业成功的一面,希望以后能多听听企业是如何面对失败和挑战等方面的经验。
叶天怡(江门万胜市场部经理)
喜欢嘉宝莉的口号“多一点色彩多一点爱”,在理性的生产环境中体现出无尽的感性。
梁颖光
嘉宝莉公司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领导心态很好,公司设置的格局高,员工的待遇就是自己亲人的待遇一样,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为员工实现实在的愿望,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工作状态自然会好,这就像是在为自己做事一样。
冯茵
许有为副总裁是我见过最棒的职业经理人之一,将西方文化融合到公司的生产环境中,将公司发展成学习型公司,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张艳明(江海外经贸公司运营总监助理)
我认为一个企业文化,发展政策需要老板来制定,但文化就需要员工付出的努力来营造,回去以后要借鉴嘉宝莉的文化来做出属于中远自己的文化。
庄翠霞(艺师行总助)
今天参观的嘉宝莉和万胜馆,公司内部都是一个“温馨大家庭”,从中学到东西对未有的工作有很多帮助,非常感谢李教授组织的这场活动。
刘品尚(江门电台主任)
今天看到这么多的企业家齐聚一堂,大家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淡定与从容,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吕胜根(江门日报财经记者)
今天我是来学习的,我认为作为一线的经济高层人士应了解产业情况,做到公司内外和谐发展。
彭晓莉(中国侨都杂志主编)
我觉得李教授组织企业考察的活动形式做得相当好,气氛融合,将万胜馆的感性与嘉宝莉的理性相结合,我回去消化后一定会总结两大家的经验,提升自己。

